12377是什么电话-揭秘这一号码的用途与举报处理流程
19429202025-04-18月子中心2 浏览
在互联网信息纷繁复杂的今天,一个名为“12377”的号码逐渐走进公众视野。它不仅是维护网络清朗空间的重要工具,更是每一位网民行使监督权利、保护自身权益的便捷通道。
一、12377的定义与背景
12377是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(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)设立的全国性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,由“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”负责运营。自2015年正式启用以来,该号码已成为公众参与网络治理、打击网络乱象的核心渠道之一。
设立背景:
网络安全需求:2014年数据显示,46.3%的网民曾遭遇网络安全问题,其中个人信息泄露、网络诈骗等问题尤为突出。
网络治理空白:此前,网民举报违法信息的途径分散且效率低,亟需统一平台整合资源。
政策支持:国家《网络安全法》等法规明确要求公众参与网络治理,12377的设立正是这一理念的实践。
二、12377的主要用途

12377并非简单的投诉热线,其功能覆盖网络生态治理的多个维度:
1. 打击违法信息
涉政类谣言:如危害国家安全、传播虚假政策信息等。
暴恐音视频:涉及暴力恐怖、极端主义的内容。
网络诈骗:虚假投资、钓鱼网站等侵害财产权益的行为。
2. 保护公民隐私

个人信息泄露:例如、银行卡信息被非法买卖。
网络侵权:盗用身份、恶意曝光隐私等行为。举报时需提供截图、网址等证据。
3. 净化网络环境
内容:2024年数据显示,此类举报占比高达75%。
网络暴力:包括侮辱诽谤、人肉搜索等。
4. 专项治理支持
12377还承担专项整治行动的举报受理,例如“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”行动中,仅10天内便接收举报超1500件。
三、举报流程详解
1. 举报方式
电话举报:直接拨打12377,24小时畅通。
在线渠道:
网站:登录[www.]提交材料。
邮箱:。
客户端:下载“网络举报”APP实时操作。
2. 举报材料要求
需提供完整证据链,如违规信息截图、网址链接等。
需清晰,避免主观臆断。
3. 处理流程
1. 受理与转办:举报中心初步核查后,将案件转交至网信、公安等部门。
2. 调查与处置:相关部门依法处理,例如删除信息、封禁账号或立案侦查。
3. 结果反馈:举报人可通过电话或官网查询进度,处理结果通常以系统通知形式送达。
时效性:一般举报在24小时内启动处理,复杂案件可能延长。
四、实用建议:如何高效使用12377

1. 举报前的准备
保存证据:截屏、录屏、保留原始链接,避免证据灭失。
分类选择:根据内容类型(如诈骗、、侵权)选择对应举报入口,提高处理效率。
2. 举报时的注意事项
实名与匿名:实名举报可获优先处理,但需评估个人信息泄露风险;匿名举报需提供足够证据。
避免诬告:不实举报可能面临法律追责,需确保内容客观真实。
3. 举报后的跟进
定期查询:通过官网或电话了解进展,避免重复提交。
配合调查:若相关部门需要补充材料,应及时响应。
4. 其他辅助渠道
联合平台:如遇谣言,可同步通过“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”查证。
法律支持:若涉及民事侵权,可联系12348法律援助热线。
五、常见问题与风险提示
1. 实名举报的风险
信息泄露:尽管相关部门承诺保密,但技术漏洞或人为失误可能导致信息外泄。
报复可能:尤其针对网络黑灰产业链举报时,需注意人身安全。
2. 法律边界
误转谣言的责任:即使无意转发虚假信息,若造成严重后果,仍需承担行政或民事责任。
维权途径:若对处理结果不满,可向上一级网信部门申诉或提起行政诉讼。
六、

12377不仅是与公众协同治理网络的桥梁,更是每个网民维护自身权益的“武器”。通过合理使用这一渠道,我们既能净化网络环境,也能推动构建更加安全、可信的数字社会。正如一名举报中心工作人员所言:“每一次有效举报,都是对网络空间的一次清扫。”